-
美国2800亿芯片法案打上门来,构建“红色产业链”时不我待
这几年来,把国外技术包装成自主研发的事情屡见不鲜,从美国的一系列举动来看,技术脱钩是大势所趋,那些依赖国外技术授权却被包装成自主技术的芯片被美国釜底抽薪只是时间问题。[全文]
-
诺奖得主加太上老君,天价白酒为啥“请神上身”?
诺贝尔奖,本质就是个大号奖状,而不是一生无忧的免死金牌。它记录了过去的科学突破,却不能代表未来的先进技术,更不能代表当下的优质产品。[全文]
-
龙芯被官司缠上,有多大风险?
有一些人并不乐意龙芯上市,比如芯联芯公司,此前,这家公司就多次声称龙芯侵权,并与龙芯打官司。[全文]
-
面对韩方专利指控,中国半导体设备路在何方?
SEMES的技术泄密,更像是离职员工的糊涂账。但是韩国媒体却乐于在复杂的案件中,寻找“中方得利”的线索。[全文]
-
制造业外迁东南亚,越南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
中国制造业确实出现了部分向越南转移的现象。但是面对这一议题,有必要明确的一个观点是:越南要成为“世界工厂”,应该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全文]
-
“消失”两年:中国率先发现的千金藤素离新冠药还有多远?
千金藤素的新发现,实际上是童贻刚团队“老药新用”项目的结果,从学术角度看,千金藤素的开发一路顺风。但在临床开发上,却迟滞不前,虽有适应症专利,没有化合物专利,这方面企业都很谨慎,因此需要政府扶持引导。目前,千金藤素面临的最大压力,在于临床试验,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全文]
-
裁撤上海开发团队?德州仪器进入“失败轮回”
近日业内传出消息,德州仪器将裁撤中国区MCU研发团队,并将原本的研发业务迁往印度。这或许暗示了德州仪器在中国MCU产业竞争中的落寞。这一结果并非中美碰撞的意外,而是王者下台的必然,它并不影响中国MCU行业的群雄逐鹿,也不代表德州仪器放弃了中国市场。[全文]
-
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从最新的财报说起
华为需要在未来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把成绩拿出来。这个成绩不需要闪耀全场,但是一定要稳定,风吹不散雨打不烂,支撑起华为的生存,支撑起超20%的研发比。[全文]
-
紫晶存储暴雷,“炸”出了科创板的底线
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市场,需要经得起风浪。作为可能的“科创板欺诈第一案”,紫晶存储的爆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全文]
-
为防止大陆企业挖人,拜登又出阴招
美国政府千方百计打压中国科技进步的同时,却想方设法以“逆全球化”的方式将欧洲和东亚的半导体产业回流美国,增强本国半导体产业,提升美国政府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全文]
-
中企买矿,智利反悔;动力电池,无“锂”取闹?
中方企业仅仅做错了一件事:他们不应该参加国外政府换届期间的项目招标。[全文]
-
核能供热,南方供暖有了新思路
由于民间普遍存在“谈核色变”的情况,这使核能供热在舆论上容易受到非议。从全球的案例来看,无论是核电厂余热供暖,还是低温供热堆供暖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外都有成功案例,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技术。[全文]
-
想要替换英特尔CPU,必须打“持久战”
若用ARM CPU去替换X86 CPU,只能是前驱狼,后迎虎,用一副锁链去替换另一幅锁链。欧美国家的高科技产品替换难度大,很难通过情绪宣泄式的抵制运动完成本土品牌替换。如果总想着“搭便车”,千方百计融入国外Wintel体系、AA体系,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全文]
-
刚火便开始收割,元宇宙就是这样招人烦的
理论而言,元宇宙应该是公平开放的,但是目前的互联网巨头更愿意依托自身品牌打造封闭生态,这很可能让元宇宙变成“元部落”。[全文]
-
钍基熔盐堆试运行,内陆建核电站在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内陆省份也会面临缺电的难题,在火力发电环境污染较大,且遭遇今年煤价暴涨全国限电的情况下,绿色环保的核能必然成为最佳选择。[全文]
-
欧盟也急了,开始补贴芯片企业,但……
如果欧盟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那还是非常有潜力的,但问题就出在,欧盟人心不齐,一团散沙。英国一贯就是欧洲“搅屎棍”,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德国或法国主导欧洲。[全文]